智行书院
|收藏|设为首页
劳动疗愈成亮点!智行书院“心田耕耘”激活心理健康月新活力
作者:时间:2025-10-22浏览次数: 10

为帮助大学生筑牢心理健康防线、掌握心理调适方法,智行书院以“五育融合育心”理念为指引,创新构建“浸润式体验+创造性表达+协同化育人”心理育人新范式,通过开展“寻美纪实”“心理剧本征集”“新生主题班会”及“心田耕耘计划——劳动疗愈体验工坊”等系列活动,推动心理育人从“知识传递”向“素养内生”深度转型,为学生健康成长注入持久动力。

劳动疗愈筑心园:四大工坊解锁“沉浸式”心理调适新体验

作为心理健康月特色品牌项目,书院深度融合劳动教育与心理疗愈,于10月22日举办“心田耕耘计划——劳动疗愈体验工坊”活动。围绕“情绪疏导、韧性培养、协作赋能、心声传递”四大目标,活动设置四大互动体验区,让学生在具象化劳动中释放压力、沉淀心绪。

“巧手生花,‘劳’筑心园”粘土情绪创作区里,学生或独自揉捏、或轻声交流,将焦虑、喜悦、期待等情绪转化为形态各异的粘土作品。2025级康复治疗学专业陈妺展示作品《情绪容器》时谈到:“在把焦虑捏成‘一团乱麻’的过程中,我反而感受到了控制感,原来接纳情绪不需要刻意忘记,而是为它找到一个安放的空间。”

“挑战‘心’任务,‘劳’炼韧性”解谜闯关区前,“绳结解锁”“鲁班锁挑战”“校园主题解谜盒”三大梯度任务吸引学生驻足,引导大家直面认知挑战。2025级临床医学学生宋铭洋在屡次尝试后成功拆解九连环,感慨道:“就像破解难题时的顿悟瞬间,坚持本身就是一种疗愈。”

“协作‘筑’力,‘劳’暖人心”集体拼图区成为培养团队默契的“练兵场”。“你眼神好,负责找边缘色块”“他拼图速度快,中间部分可以交给她”……2024级生物制药专业张紫凝表示:“当最后一块碎片归位时,我们不仅拼出了书院全景,更拼出了彼此的信任感。”

“‘劳’有所悟,心声‘盒’集”心语互动区作为活动收尾环节,成为情感沉淀与传递的重要载体。一张张小纸条化作跨越陌生的“心灵桥梁”,让积极情绪在双向互动中持续传递。活动负责学生韩亦菲说:“看到陌生人写下‘你并不孤单’时,突然觉得所有压力都有了出口。

多元联动育心灵:系列活动织密心理健康支持网络

在“微光成炬,照见成长”大学生心灵寻美纪实行动中,书院组织学生用镜头捕捉校园里的温暖瞬间:阳光下环卫工人的劳动背影、图书馆里同学间的轻声提醒、下雨天为“毛孩子”撑起的一把伞……共征集“瞬间定格”类作品60余张、“微光纪实”类短视频10余部。其中,2025级医学实验技术专业管宇欣拍摄的《四重奏》获得二等奖,视频记录了2407宿舍四位女孩从开学时的独立个体到一个和谐整体的成长历程。配文“点滴关怀如星火汇聚,逐渐融化彼此间的隔阂。最终交融为温暖的集体,微光已成照亮彼此的炬火”,成为传递校园温情的生动载体。

“心剧传情,遇见光芒”心理情景剧剧本征集活动中,书院鼓励学生结合学业压力、人际适应、情感困惑等真实场景创作剧本,共收取作品20份。2024级临床专业学生团队创作的《完美牢笼》,聚焦自我边界的建立与自我认同的觉醒;2025级康复治疗学(专升本)专业提交的《透明墙》以打破社交恐惧与自我隔绝抓手……以艺术形式呈现青年心理成长轨迹。

2025级新生的“心语新程,静待花开”心理主题班会,则以轻松互动的形式帮助新生适应校园生活。各小班通过“名字接龙”“优点轰炸”“情绪气象站”等游戏,让学生在欢笑中认识新朋友;班会还设置“心理资源导航”环节,辅导员详细介绍学校心理咨询室预约方式、心理健康课程安排等,消除新生对心理求助的误解。

协同赋能促成长:以专业保障让心理健康教育落地见效

书院坚持专业化导向,组织辅导员参与心理筛查访谈技术培训,开展危机案例研讨会,提升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能力。同步组织学生家长参与“家长空中课堂”,指导家庭科学应对分离焦虑,构建“学校—家庭—学生”三维支持体系。“心理委员履职能力培训”则打造了“校—院—班—舍”四级预警体系的坚实底座。

此次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,是智行书院践行“五育融合育心”理念的生动实践。未来,书院将持续深耕劳动疗愈特色模式,结合学生需求创新活动形式,让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、浸润人心,助力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培育积极心理品质,以更昂扬的姿态拥抱大学生活。